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繁體中文
| 网站首页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教学教研>>经验总结
  发表日期:2009年1月12日        编辑:jjlyk   有1523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2006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潜心搞好新课程研究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九江县三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像所有实施课改的学校一样,我校也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工作。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的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心是什么,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走出一个误区,明确两个认识,即:

走出一个误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重要了,相反,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明确两个认识:一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部门必须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二是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再好的教材也只能落空,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就没有理念和实践的整合,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在总结以往教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新课程实验中,进一步加大了新课程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总结如下:

一、   明确定位,立足问题,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新课改

1、明确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研部门的职能定位——架好桥梁,促进一线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是课程的决策者,教师本身对课改的认识,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和实际效果。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如何转变观念的问题,是如何将课改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研工作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一方面,教研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教师理解、内化课改理念,明确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让教师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怎样做。为了架好这座桥梁,我们通过不断的培训、集中与分散学习、面对面的交流、教后小结(反思)、“我与课改”大讨论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教师中的困惑。

2、以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的问题为立足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我们虽然搞了多种形式的较扎实的学习、培训,但在课改实践中,教师遇到的困惑日益显现,有的感到茫然,有的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教了,同时,我们还发现,教师目前的素质严重制约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而且,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新教材实验中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也都暴露出来了。如教学中如何把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问题,教师不适应新教材编写体例变化的问题,新课程给教师留下的发挥余地大与教师素质不高、创造性实施能力不强的矛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后不确定的教学容量与固定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一方面倡导教师发挥主动性,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鼓励教师在课改中允许失败,但绝不可不进行课改;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给教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提供交流的平台。如大力开展听课、议课活动,组织教师交流;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设计教案(学案)、资源共享等。

3、创造条件,整合资源,有序开展校本研究。

一是舍得投入,搭建现代化教学平台。02年我校成功申报成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校园双向闭路教学系统和校长评估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04年我们又投入24.3万元建成了拥有60台微机的网络教室,接入了10兆光纤,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现代化平台。

二是以校为本,深入研究新课改。04年秋季,又一轮新课程实验开始,我们针对上一轮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深化新课程改革。我们制定了《九江县三中校本研究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的校本研究原则。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化。

新一轮课程实验开始以后,我们筛选推荐了一些新的理论学习材料:一是新课程理论,使广大教师更加深入理解、感知新课改,进一步对新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揭示学生学习的本质,让教师懂得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教师们更加理解了新课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等有了自己的构想。

(2)以课堂教学为重心,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提炼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如何互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为主,‘教’如何围绕着‘学’转”、“课堂教学中如何轻结论重过程”等问题开展校本研究,积极探究“自主学习”方式,张扬学生的个性;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探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化。

在实验新课程过程中,我校始终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改’”之路。除了立足于课改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之外,我们还继续抓好国家级“四结合”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作为出发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把新课改与“四结合”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观念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新、景象新的目的。语文组的鲁迅作品资源网页初步成型;数学组“几何画板”的运用渐趋成熟;物理组以刘洋锴教师为主制作了大量的课件,获得了市电教馆奖励并推荐到省电教馆参评,其中有一项获得了全国二等奖;045月,市课题组在我校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和兄弟学校的肯定;04年下半年,我校向国家总课题组上报了三项优秀成果:语文组刘平教师的录像课,物理组刘洋锴教师制作的物理课件,英语组刘赤华、曾海棠教师的论文《网络多媒体促进“双主”积极性发挥的探索与研究。066月,“四结合”课题顺利结题。

二、   周密计划,精心布置,努力实践并勇于示范新课改

1、全面铺开,摸索前行;边学边改,边改边学。

在课改试验中,我们同样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出精品作为增长点。做到了“三个转移”:即教研下移——教学研究要从会议上深入到课堂中开展;中心转移——从以研究教师为主向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转移;研究前移——教学研究先于教学实验的进程。把住了“三个环节”:即跳出来——要求教师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握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以建设者的姿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重构;沉下去——要求教师沉下心来,走进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引进来、走出去——鼓励教师到外地学习,敞开门与其他教师交流。三年来,我校与市二中、市六中、市八中,县内的爱民中学、沙河中学、江洲中学、杨柳中学、城门中学、永安中学、新洲中学等进行了学习交流。加上县教研室领导、市教育局李玉珍科长和市教研室熊亚浔副主任等先后到我校调研,我校全体实验教师就学习中的理论、实践中的困惑等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另外,省教科所罗来栋教授、市中心组专家教师潘流芳亲临我校作开题报告,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

2、注重督察,纠偏校枉;共同探讨,推出典型。

通过领导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深入到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我们发现教师中有一种为了课改而课改的倾向: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于是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研讨会,商讨对策,针对这种现象推出了《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的文章,就“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关注基础与注重发展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鼓励赞赏与客观评价的关系”、“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重新进行认识。同时,教务处也及时印发资料,组织学习,倡导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打破“四种局面”: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打破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打破教师依赖教案的局面。倡导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四化”: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自主化,课堂教学情感化。这些举措使实验工作中的偏颇与不足得到了及时纠正,使我校新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下去。

同时,从校长到班子成员到每位实验教师都要求每学年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或实验课,而且最好是多媒体教学实验,力求人人能上机,人人能做课件。教务处、教研处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推出典型:如语文组闵葵花教师的课在学生互动、自主学习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数学组杨飞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制作课件,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得到形象的展示;英语组李江华教师把说、唱、玩、演、引入课堂,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地理组吕娟教师把手工制作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天气预报的标识,寓教于乐;胡万庆教师美术课《制作灯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改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推荐出我校参加全县新课改赛课的教师,在03年全县新课改赛课中我校闵葵花教师夺得语文学科一等奖、吕娟教师获得地理学科二等奖、胡万庆教师获得美术学科二等奖。

0312月,县教育局、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阶段性“学习新课标,实验新课程”表彰会,我校被评为先进集体。吕娟等五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

0405学年、0506学年学校举办的两届青年教师“优质电教课”赛课活动中涌现出徐丽萍、吕娟、代建勇、杨运中等一大批教学新星。

3、      克服困难,送课下乡;服从大局,勇于示范。

03年9月,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来我校进行新课改调研,对我校新课改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要求我校不仅要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还要示范新课程,要送课改实验课到全县五个片区去。接受这个任务后,我们的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认为自己还没有摸出门道来,如何送课下乡?校领导小组非常重视,及时召开动员会,要求各实验教师要从全县课改大局出发,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地走出去。并要求参加实验的领导成员要带头送课下乡。会后,语文、英语、数学、地理等学科教研组积极行动起来,集体备课、评课,推荐送课下乡的教师,每位教师在这项活动中也积极配合,挑战自我,以被选上为荣。最后刘平、李江华、杨小燕、刘晓洁、吕娟五名教师被选上,他们在同组教师的协助下,认真备课、反复听课、评课,克服困难,利用双休日送课下乡共达20节。他们为促进我县新课改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自己也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043月,我校成功承办了市教研室“十、百、千送课下乡活动”,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观摩了市二中周凌、市实验中学郭开屏两位名师的新课程示范课。我校教师刘平代表我县实验教师上了新课程汇报课。会上市教研室语文教研专家陈德淼教师对这三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并就新课程语文教学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收益非浅。

0411月,我校刘平老师代表我县参加全市语文新课标教材优质课赛课,荣获一等奖055月徐志刚、杨小燕老师执教的录像课均在市里获奖。063月戴建勇和卢素清老师代表我县参加得市优质课比赛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064月我们协助县教研室,组织好省教研室送课下乡活动,派出一线教师参与这一高水平的活动,聆听专家教诲,这对更新我们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我校教师徐丽萍、杨运中所上的汇报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这充分体现了我校老师的课改能力。

三、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积极反思并不断总结新课改

全新的课改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三年,教师们有很多的成功和迷茫、经验和教训、甘甜和苦涩,他们在自觉地反思,写出了有感触、有见解的论文,如李江华教师的《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英语教学》、田信洪教师的《新课改中的老师困惑》、柯冬琴教师的《我对数学新课标的几点认识》、易槐桂教师的《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刘平教师的《新课标、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模式》等都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索的足迹。其中徐丽萍老师的《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服务》在05年九江市语文年会上获一等奖,《问题·思考·结论》发表在《九江县教研》第32期。

近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校在领会新理念,进行新尝试,在开展新课程研究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但也确实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深感课改任重道远,步履艰难。展望未来,过去所有的尝试、经验、反思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步课改工作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学习,努力实践,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开创我校新课改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实验学校课改的先进经验,潜心搞好我校的课改研究工作,扎实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也迫切希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指导。                                

                         九江县三中

00六年七月五日



上一篇:2003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九江县三中第五届电教赛课圆满结束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九江县三中网站管理系统】 设计制作:刘洋锴
站长邮箱:jjlyk@126.com   站长QQ:843293931
联系电话:13879268663
备案: 赣ICP备19012518号-1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